效率是“以正确的方式做事”,而效能则是“做正确的事”。对企业而言,不可缺少的是效能,而非效率。
—— 彼得·德鲁克
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,企业效能的提升至关重要,而高效能的前提是——进行正确精准的市场定位。
大部分企业会不自觉地做跟随者,试图模仿领导者的的行为以获得高收益。然而,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跟随者。例如领导者可以通过拦截竞争对手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,但这种策略对于资源有限的跟随者来说可能并不适用;由于经济实力规模地位等不同,使得跟随者无法像领导者那样通过拦截获益。
那跟随者真的没有机会了吗?
不,还有。
那就是在领导品牌尚未在消费者心智中占领一席之地时,抢先占领客户心智。或者站在领导品牌的对立面,对其进行重新定位。
领导品牌也会犯错,当市场中的领导品牌尚未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“领导者”的品牌认知时,其他品牌就有了可乘之机。当消费者心智中“领导者”地位已经确立,则应站在其对立面,与其展开差异化竞争。
大多数品牌跟风产品实现不了理想的销售目标,是因为降低了品牌之间的差异性,在客户心智中难以区分,影响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。同时,跟风品牌将时间浪费在改进产品和营销上,但由于广告投入比领先品牌要少,难以产生足够的影响力。
如果想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找到空位,就要在大公司的业务结构寻找薄弱环节。因此在确立品牌定位时,必须具备逆向思考的能力,反其道而行之。同时要注意,不要跨入一些陷阱:
(1)工厂空位陷阱:定位从企业内部出发,而不是从客户心智出发。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,错误地从自身生产能力和产品特性出发,而不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和认知出发。
大众汽车在客户心智中一直都是“价格亲民,品质耐用”,在大众发展规模扩大后,不满足于单一的生产现,试图冲击高端市场,结果却惨败收场。因为在消费者的心智中,大众已经成功树立了亲民的形象;而高端车的形象,已经被法拉利,保时捷等品牌占领。这是许多品牌延伸的企业十分容易掉入的陷阱。
(2)技术陷阱:只见产品,不见客户。企业可能在技术上取得了优势,但这种技术优势没有转化为消费者心智中的认可和需求。
2006年,亨氏自信地推出了一款以儿童市场为目标的紫色番茄酱。这款紫色的番茄酱仍被收录在《Business Inside》杂志中,列入“最失败的食品”。亨氏的失误在于,没有认识到技术改进不是自娱自乐,而是要通过技术去占领消费者心智中的空位。消费者心智中的番茄酱,与红色已经牢牢绑定在一起了。
(3)满足所有人需求的陷阱:企业错误认为把品牌做多,把品类做广,就能获取更多消费者。尝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往往会导致品牌失去焦点,无法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独特的印象。
京东是以数码3C起家,随着业务的推进以及淘宝天猫多品类电商的壮大,京东不断地拓展业务范围,扩充商品品类;但是在一过程中,却遭到苏宁易购、红孩子等专家电商品牌的攻击。遗憾的是,这些专家品牌之后却走上了模仿京东扩充品类的歧途;它们企图通过覆盖更多品类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但最终因品牌定位模糊,资源分散等方面,在竞争中渐失优势。
这些陷阱,本质上都是公司没有从“产品思维”转向“市场思维”的结果。有效的定位策略应该基于对目标市场深入的理解,以及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创造出独特、有价值的品牌印象。企业应该避免这些陷阱,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策略来赢得竞争。